
有意識與無意識地生活,有什麼區別?
我們是載體的乘客,但你可以選擇做個船長。做個有意識的人,偶爾允許載體進行它想做的事,你會發現當靈肉合一時,所呈現的狀態是何等和諧與平靜。
我們是載體的乘客,但你可以選擇做個船長。做個有意識的人,偶爾允許載體進行它想做的事,你會發現當靈肉合一時,所呈現的狀態是何等和諧與平靜。
為什麼壁球中反拍比正拍難?為什麼反拍在一場比賽中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?是誰說控制了反拍,就能控制比賽(有這回事嗎)?一起來看看,充滿魔力的反拍擊球吧。
經典改編電影「發條橘子」的原著,作者在自序裡表示,他的最後一章在電影裡被移除了,讓主角亞歷克斯保持在一個作惡多端不知悔改的純粹惡形象,但他認為缺少了最後一章,這本作品就不復完整讀完本作之後,我確實明白了作者為什麼這樣說,並且理解了亞歷克斯少年的變化。
你是否有過一種體驗:當你在從事某個活動時,覺得全神貫注、思路清晰,時間流逝也渾然不覺,結束時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,一看時間,哇!怎麼已經過了兩三個小時?體感上才過幾分鐘而已。那種感覺,正是心流(Flow)。也許你會認為,那還不容易,滑個手機看個劇打個遊戲,時間也過得很快啊,難道這也是心流?
這本小說的背景處在一個神經網絡技術剛發展出能夠自我學習、意識持續成長的人工智能的世界,是在一個不遠的未來,某位姓圖靈的科學家跟製造出10幾位裝載在與人類身軀幾乎無異、但是由電子零件以及乳膠材料製成的仿生人載體內的仿生人。出廠首批的這些仿生人,男性都叫亞當,女性都叫夏娃,從命名就可以看出人類對自己的高度自信以及優越感,將自己比擬為創造生命的神。
身為一支排球隊伍中的攻擊手,許多時候最在意的一件事,就是「球沒有舉給自己」。畢竟攻擊手的任務就是把球扣下去得分,對吧?球不過來,又哪來的機會扣球呢?連嘗試完成自己使命的機會都不被賦予的感覺,肯定不好受。很生氣吧。很憤怒、困惑、不甘、不解吧。
你有沒有看過進階選手比賽的過程中,看似隨手一揮,卻能彈射出極有勁道的一球,打在正牆上撞擊出爆音,還能稍微感受到些微超音速的延遲。這種球真是帥爆了!身為初學者,是不是也很想打出這樣的球呢?
上次跟老朋友打球時,有好幾次攻擊的機會,明明感覺起跳不錯,攻擊出手時卻總迎來一股違和感,接著就是看著球在白帶上旋轉,被擋了下來。為什麼包球都打不進?即使過網,球也總是直直往前飛,沒有要落進場內的意思?這篇就來自我檢討一番。
繼上一篇「【排球人生】舉球員究竟是什麼?」之後,接著就來聊聊,理想中的舉球員,會有哪些特質?而想要成為稱職的舉球員,又需要磨練哪些能力?如果你想要提升自我,朝一個實力堅強的舉球員邁進,那一定要看看這篇文章。
你是否好奇過,在排球場上穿梭馳騁的那位舉球員,他為什麼要跑上跑下,如此忙碌?說到底,舉球員的工作除了舉球,還有別的嗎?這篇文章就來分析一下舉球員這個職位。如果你不是舉球,看完這篇文章後,或許就能知道舉球員的過人之處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