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球,看起來只有簡單重複的三個動作。 但是,深藏其中的某種吸引力,讓排球人對此魂牽夢縈、孜孜矻矻,不斷追求?今天就來說說我的看法。
一球的流程
排球的一球是這樣子的。
發球→接球→舉球→扣球→落地
如果沒落地,那就是被接起來,只好再重複『接球→舉球→扣球』的過程,時而會參雜一些簡化的動作例如二次攻擊(接起來的球沒有被舉,直接扣下去或吊球)或是接起來直接過去對面,但時間拉長來看,排球的基礎就是由『接,舉,扣』這三個動作連接起來的。
這裡先暫且不提發球與攔網,以後多的是機會聊到啊啊。
那麼下面進一步形容一下這三個動作。
【接球】
- 雙掌交疊,兩隻手臂併起形成一個平面;手腕下壓,將平面撐硬
- 透過下盤的蹲下與站起,將來球彈起,朝向目標方向飛去
- 接觸球的過程中平面需撐硬,給予球加諸施力;若來球球勢過猛,則需放軟力道,將球的動能卸除
【舉球】
- 當第一球(術語:一傳)接起後,迅速移動到球的落點
- 雙掌舉高超過額頭,做一個包覆球的形狀,對準來球
- 透過身體的蹲下與站起,以及手臂的彈力,將球朝向目標方向彈出
【扣球】
- 當第二球(術語:二傳)舉出前,首先後退至足夠的助跑距離
- 二傳舉出後,配合球移動的時間點,助跑並起跳
- 跳到最高點時,出手擊打球,將球扣往目標位置
你會發現,每一球都需因前一球而有所調整,譬如一傳接出來的位置不太到位,二傳手(舉球員)就需要移動較多的距離,去產出一顆較好的二傳;而若二傳舉歪或太快、離網太遠,則攻擊手就無法順利起跳至最高狀態,並扣出最好的球。
每一球都是環環相扣的!
排球中只有發球不會受前一球影響,因為它是一球的開端。其他每一球都會因來球的不同,而需要作出不同的應對,而排球又有一條規則是『同一人不能連續擊球』,因此你給出的球,對下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,他必須全心全意注意你。而又因為沒有人知道誰會是你的下一個人(你會把球給誰),因此當你要碰球的瞬間,場上其他11名球員都必須專心致志地盯著你。
一個閃失,這球就不用打了!
基本動作的建立:對牆
為了自己在做出這三個動作之時,能夠有較高的穩定性,且能自由控制球去想去的方向,必不可少的當然就是:大量的練習。
正因如此,剛接觸排球時,第一個課題,往往就是『去對牆』。
面對牆壁,將球拋給牆壁,彈回來時你就有了第一顆「來球」。在球來之前,先做好「準備姿勢」,以便隨時能併好雙手,將球反覆地彈去碰牆、再彈回自己手上,藉以熟悉出力方式與拿捏力道、角度。
差不多熟悉低手之後,接著會加入高手對牆訓練。雖然排球中並沒有硬性規定,不過最常出現的二傳,幾乎都是用高手來傳,主要是因手指的操控性會較低手來得精準,且高位的優勢明顯高於低位(例如可以縮短球傳到下一人手中的時間與距離,或增加吊球的可能性)。
而當高低手都熟了之後呢(有些隊伍會是同時並行),會開始加入包球的練習。包球指的就是扣球這個動作的上半身部分:將胸膛、手臂向後上方展開,往前上方甩去,在速度最快且最高的那一點,擊到球!包球的意思指的是擊到球的瞬間,球會產生向前旋的力,整顆球會像從山頂滾下來的輪胎那樣瘋狂旋轉,快速下墜。當然這是理想狀況,初學者們光是搞清楚甩手時到底何時、哪裡該出力就會花很多青春歲月了(不是)。
初學排球,在碰牆這個階段,總是會停留個好幾個月,每次練球就是碰牆,碰到快要膩、快要吐,在煩到快要受不了之時,才終於被拉回球場訓練。當你開心以為「終於可以練帥氣的扣球了!」的時候,沒想到下一步居然是「學移動接球」。痾,這樣太危險,再講下去篇幅會爆炸多,還是暫且不提,之後有機會再講吧。
總之,初學者們常常沒日沒夜地對著牆壁就是低手接球、高手舉球、包球不斷地碰,為的就是建立這三個排球基本的動作(都說了先不提發球跟攔網啦)。
如何?還覺得排球這幾個動作很簡單嗎?先別提這三個動作的一大堆細節都還沒講到哩!
排球人何以如此深愛排球
每個排球人都經歷過那一段苦不堪言(也許有人樂在其中)的對牆時光。雖然說做任何事、任何運動都一樣要打基礎,但不一樣的是,想要開始享受排球,你所需要的基礎練習量,真的是非常多!排球就是個上手門檻相當高的運動啊。
但說也奇怪,這樣的運動,在台灣反而很多人都很愛耶?
我認為,排球就是那種,你一旦會了,就會再也無法自拔的運動。
當你成功接出一顆球,你想要它去哪它就去哪;當你舉出一顆弧度完美的二傳;當你感受到自己的雙臂將身體帶動上天空,將球重重砸落在地板上,這些時刻,只會一再地讓你想要再一球、再來一球,不斷渴望更多,因為做出理想中的動作,實在是太美妙了!那成就感太過巨大,以至於打一整天球,即使只有接到一顆嗆司,心裡也會覺得「啊值得了,太漂亮了,可以回家了」!
是排球人,都會想要一顆再一顆,不斷打出好球,不斷在球場上印證自己的實力、體驗自己的進步,永遠不可能滿足於每一顆完美的球。
排球,就是如此令人上癮。
一起來討論排球吧:【排球人生社群】